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是最具現代農業特征的產業化生產方式,其采用工業化的技術手段,在環境可控的設施條件下,組織高效率的機械化、自動化、流水化作業,實現食用菌的規?;?、集約化、標準化和周年化生產,是我國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方向。
近10年來,我國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發展十分迅速,預計到2010年底生產企業將達400家,年產量超過100萬t。除了發展較早的上海、北京、廣東繼續保持領先外,江蘇、福建、山東及東北等地區也后來居上,成為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的主要基地。目前我國工廠化生產主要品種有金針菇、杏鮑菇和蟹味菇,雙孢蘑菇、白靈菇也有部分企業采用工廠化生產,灰樹花已進入生產研發階段,不久將有企業生產,產品投放市場。
食用菌工廠化生產配套的設備生產企業發展也十分迅速,目前生產的設備包括全自動滅菌設備、整套生產流水線、液體菌種設備、空氣調節設備、加濕設備、凈化設備和控制系統,為食用菌工廠化發展奠定了基礎。但是國內食用菌生產設備整體上與日本、韓國還有差距,需要不斷加以改進和完善。
1.2.1原料混合攪拌栽培主料有木屑、玉米芯、棉子殼、甘蔗渣,營養物質有米糠、麩皮、玉米粉和少量的石灰、石膏等。在工廠化生產的配方中營養物質所占比率比常規栽培的要高,一般要占總量30%-40%,以盡可能提高第一潮菇產量。
基本配方①:棉子殼30%,玉米芯36%,麩皮30%,玉米粉3%,碳酸鈣1%,含水量64%—66%.
基本配方②:木屑33%,玉米芯30%,米糠22%,麩皮11%,玉米粉3%,碳酸鈣1%,含水量64%-66%。
通過攪拌使原料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取大量的水分,提高培養料自身的蓄水能力,并使物料混合均勻。同時快速完成裝瓶和滅菌,避免微生物大量繁殖致使培養料發酵酸敗,改變其理化性質,影響發菌速度和產品產量。
1.2.2裝瓶將混合均勻的原料均勻地裝入專用塑料瓶中,并完成打孔和壓蓋。目前國內使用的栽培瓶有850 mL和1 100 mL,金針菇大多采用l100 mL大口徑塑料瓶,單瓶產量已達到300 9以上,1 100 mL塑料瓶栽培杏鮑菇,產量130-150 9,850 mL和1 100 mL塑料瓶栽培蟹味菇產量分別在160 9和200 9左右。
一般采用全自動高壓滅菌鍋,提高滅菌效率和滅菌效果。通過滅菌使培養料中的微生物(含孢子)全部被殺死,使培養料處于無菌的狀態,同時培養料經過高溫高壓后,一些大分子物質如纖維素、半纖維素等進行部分降解,有利于菌絲的分解與吸收。
1.2.4冷采用較多的是二級冷卻。滅菌結束后,滅菌車拉至冷卻一(預冷室),通過凈化至1萬級的自然新風將菌瓶溫度降至50%以下,冷卻約2h左右,起到節能的作用。然后移至冷卻二,通過冷風機強制制冷至20C以下。
1.2.5接種大多數采用固體自動接種機,液體接種機也在一些企業使用。接種室需保持充分潔凈,1萬級凈化新風引入接種室,并使室內形成正壓,防止外界氣流進入。在接種區域通過層流罩凈化處理,局部達到100級,保證接種的成品率。
1.2.6培養接種后培養瓶放置在墊倉板上,移至清潔及控溫、控濕、控氣的培養室中。培養室適宜的溫度、濕度和C02濃度(表2)。金針菇培養時間在25-30 d,蟹味菇菌絲發滿后需要后熟過程,黃色蟹味菇培養時間在80-90 d,白色蟹味菇在90-100 d,杏鮑菇的培養時間在30—35 d。如果使用液體菌種,培養時間將縮短7~lOd。
1.2.7 瓶栽食用菌必須經過搔菌過程,使表面菌絲斷裂,菌絲重新形成,縮短出菇時間,提高出菇整齊度。金針菇與杏鮑菇搔菌時必須去除瓶口表面的菌種塊,而蟹味菇搔菌時保留表面菌種,搔成“饅頭型”。金針菇與蟹味菇搔菌后需注水,補充培養期間損失的水分并使菌絲快速恢復,而杏鮑菇為了控制原基數量,不須要注水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