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進萬棚食用菌的基礎是,近年食用菌的生產技術出現了革命性變化。略陽縣地栽黑木耳技術就是突出代表。該技術突破了傳統用椴木栽培的局限,采用無油脂的木屑,如林木的下腳料、樹枝雜灌和秸稈等粉碎裝袋,平地置放生耳。該技術具有3個特點:1、經濟效益好。畝栽培1—1.2萬袋,畝產干木耳600-700公斤,1年生產兩季,每畝效益可達七萬到八萬元。2、生產周期短。傳統生產周期需要3年,地栽黑木耳只需3個月。3、勞動強度小。農村留守的老人和婦女就可承擔全部勞動。經過3年多的發展,略陽縣現擁有地栽黑木耳面積360畝,創造產值3000多萬元,栽培戶戶均增收6萬余元。
陜西省食用菌種質資源豐富。初步統計,陜西省現擁有食用菌和藥用菌種200多種,占全國已探明菌種的20%以上,其中漢中就有大型真菌176種,包括黑木耳、雙孢菇、杏鮑菇等。代料資源富余,陜西省森林資源豐富,枝枝杈杈、灌木資源富有,陜西省水果面積超過1500萬畝,每年修剪枝條300多萬噸,莊稼秸稈490萬噸,皆可用于生產食用菌。從市場分析,無論國內國際市場需求都在大幅增長,前景廣闊。會議期望,到2015年,實現全省食用菌鮮貨總產量100萬噸,產值達50億元以上,使產量和產值在2010年的基礎上實現雙翻番。